济水一中 张晓雪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前,一直认为教育科研遥不可及,似乎是一个神圣的殿堂,但是在摸索中,我发现教育科研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学中,在我们的实践中!
一、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思考了,你挖掘了,你就可以汲取到意想不到的欣喜!
1992年9月,我考入沁阳师范,开始了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喜欢学校里的一切—书,朋友,老师,每天简单的三点一线却总能带给我一种充实的幸福。我想我是喜欢学习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就像一块如饥似渴的海绵,每天吃得饱饱的。大二的时候正赶上我们中文系的第一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立项,于是我就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同学搞了个课题做研究。过程挺艰难的,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确定课题,撰写论文,以及修改整整占了一个学期的时间。 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欣喜。
二、真正的科研是来自生活的,记录生活的点滴也许你就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研究者。
1995年7月我从师范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大学的受教育经历以及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的经历,对我的教与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书就像母亲哺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然后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创造各种机会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学会自主有效的学习。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抱负,我开始在教育这片高岗上开辟自已的花园。然而现实的工作就像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硬生生得把心里的火熄灭了。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宽容和信任学生的老师,但是却换来学生的不敬和一次次的欺骗;我希望给学生们提供一种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但是这样一种环境却要以纪律松散为代价;我希望给学生们在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的机会可是他们总是敷衍我的一番好意。我所理想的教学和现实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我非常困惑。在开学初的日记中我写道:“各门功课都在新课程改革,我们数学也不例外。教科书颜色多了,文章新颖了,话题生活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多了,这本是令我觉得开心的事。因为这些改变帮助了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了。于是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安排学生自己学习,自动探究,但是发现学生不是很积极。有时候让学生讨论,他们就自已干自己的事。而当我讲解,他们却能全神贯注的作笔记。作为老师我很无奈。我想要改变这种学习,但是觉得很难。” “今天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其实你应该凶一点,那样学生才会听你的。’我听了学生的话很愕然。我心里的好老师应该是平易近人的,他不会训斥学生,对他们有的只是信任和鼓励。原来这样的老师不被学生认可了。相比之下,隔壁班的老师和我完全不一样,她应该是典型的“凶”老师。学生们说听到老师的脚步声就怕得不敢说话了。可是和她接触,我发现她人其实很随和的,为什么在学生眼里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呢?这和我大学时所认同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我很想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放弃了一种教师的权威,提倡了师生的教学相长和平等地位;放弃了一种知识的机械传输,提倡了兴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是一个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注定要失去讲台的。”我想我还是得首先站稳讲台。因为自己毕竟是新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都不足。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踏踏踏实实把课堂的重点难点落实。这之后,慢慢再尝试一些有效而受学生欢迎的方法。这个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是一个很出色的教师,课堂中充满活力却不失稳重,严肃又不乏幽默风趣。学生们都很喜欢她。每次听她的课,我都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毕竟现在的教学体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慢慢开放自己。在学校的日子时间过得很很快,几个星期,一晃而过,做了老师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更加真真切切。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需要懂,什么也懂不了的日子,像只迷途的小羔羊在原地打转转。但现在我是教师,它给我带来一种责任感,这种感觉会伴随着我的自我实现而实现。我还是在打转转,但现在我会偶尔抬一下头,因为我觉得现实总会给人指出一个希望的道路。”
三、给自己学习的机会,让思想远行
经过一年的教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在偷懒了。模式化的课堂步骤,模式化的教学语言,我成了“套子”里的老师了。幸运的是,暑假到了,我可以暂时放松一下自己,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反思一年的教学。于是去书店,查资料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啃了几天书之后,竟然发现自己真是井底之娃,我所面临的问题原来是那么普通,那么普遍。如果早一天认真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我的境遇想必不会那么尴尬了。
理论的支持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性,也使我更相信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了。第二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开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创新。在上课的时候,我不再坚定做一个讲解者,而是根据初中生自控能力差的特点, 树立课堂的威信。在处理课堂,作业布置,讲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备课时我不仅仅考虑如何教才好,也经常反思学生如何学。平时测验后,我发现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上课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感到很欣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业务上还有很长的路须要走。时代赋予了我神圣的使命,同样也要求我不断学习,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
(一)、要有问题意识。我们经常说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样没有问题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问题即课题,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提出问题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提问?”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没有问题意识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 ……这时,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强烈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小孩是最天真的,他们总想早点长大,能与大人对话。但为什么他在课堂上宁愿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这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策略的研究”,一个课题就形成了。其实问题不一定要大。我觉得有太多的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比如对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怎么办?怎样在课堂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问题?很多很多很细致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课题来研究。
(二)、多写反思性日记。写反思性日记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常规,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写得时候也许只是记录一些琐碎的事,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往往成为了宝贵的财富。我常常记下自己(1)成功做法,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 (2)记失败之处 (3)记学生问题 (4)记学习心得,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和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并在将来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教师的每一天都不一定做得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
(三)、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你要让你的学生信服你是有知识的,而不仅仅是拿着课本来上课的教书匠。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平常不巩固和提高,必然走向退步。而且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学习的环境又非常好,大有挑战老师的趋势,如果不抓紧学习,老师在教学中就逐渐走向弱势。平日里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一些数学历史的书籍。看过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有时能够用在课堂上作为知识补充或开心小插曲。
(四)、注意培养个人修养和品德。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教师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在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个人感召力影响学生。所以自身素养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大有利处。对于我而言,首先应拓宽知识范围,不仅在自己学科领域里做得深,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的进展。另外,在人际交往中注意方式方法,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朝着一名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好老师而努力。
现在,我虽然在教育科研之路上有那么一点点的积累,但这与时代的要求、与众多的优秀教师相比,差距还很远。所以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虚心向各位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继续把教育科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指导我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型教师!
现在,我虽然在教育科研之路上有那么一点点的积累,但这与时代的要求、与众多的优秀教师相比,差距还很远。所以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虚心向各位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继续把教育科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指导我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