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基本情况:济水一中1981年建校,现有50个教学班,3168名学生,172名正式在编教职工;其中男教职工51人,女教工119人,平均年龄39.55岁。学校“和谐、敬业”文化气息浓厚;班子团结,教职工队伍稳定,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教学成绩连续14年济源第一,并不断实现自身大幅超越,是济源百姓口碑最好的学校。
内部优势:办学理念清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为民族国家的未来着想”; 形成了鲜明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即“把管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活动的组织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及本土化的管理文化:管理理念是” 靠制度创造公平,以文化促进自主“,团队建设理念是“ 奉献智慧,收获品德,成长自已,发展团队“,教师发展目标“ 德好、才高、敬业 大气、阳光“,学生培养目标”做最好的自已“,即”走路快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写字好一点“。
外部优势:学校位于原市委、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区位优势;区域内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市直学校办学灵活性相对较高;家长对学校改革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期望值比较高。
二、目前仍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表现为:维稳意识强,过滤多;目标不高,改革力度不大。
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心理负担重。“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过于看重当下成绩,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欠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
2.学习力不足。思路决定出路。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战略意义理解不够,并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3.小农意识强。认为“只要中招成绩济源第一、红旗不倒”就行,目标不高。
(二)课程体系没有架构起来
表现为:基础课程校本化缺乏统领;研究性课程没有形成体系;拓展性课程没有实施。
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学习培训,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认识不足。
2. 只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注重有效教学的研究,对成绩之外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关注不够。
3.长期受应试的束缚,思想不够解放。
(三)管理精细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现为:学生负担减不下来;家校合作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模糊;德育活动课程化意识不足等。
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
1.走不出地区现行教育小圈,认识上不去,缺乏应有的执行胆略。
2.凭经验工作,开拓意识不强。经验是财富,有时经验也是包袱。
3.学习不够,见识不广,造成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
三、2015年学校改进计划
(一)加强学习培训,制定课程改进框架。学习全国先进的经验做法,更新观念,立足当前,着眼发展,重新谋划办学策略,调整办学思路。引领教师转变观念,走出“唯分数论“的怪圈,增强践行课程实施的自觉。
1.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围绕“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性课程规范化、研究性课程课题化”的目标,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启动校本教材编制,加强课程实施督导评价。
2.加强德育课程系列化行动研究。以“节日主题活动”为依托,实施“德育活动系列化”和“主题班会系列化”研究。启动德育校本教材编制。
3.进一步修订“家委会”章程。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把各级“家委会”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智慧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域高端“师资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源”。在“家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充分利用家长及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担负起“全员育人、育全人”的职责。
(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渠道,是培养孩子“领袖气质” 这一理念落地的核心。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把话语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培养孩子“讲“的素质。最好的“教”就是让孩子“讲”。这是金字塔记忆规律中早就揭示的现象,关健是如何培养学生去“讲”?学校将以此为课题,组织全体教师研讨,提炼出关健词,进而对教师、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达到学生讲得精彩、讲得规范、讲得艺术之目的。通过“讲”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信、阳光。
2.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推动措施,保障有效推进。
3.研究“翻转课堂”理论,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学习他人已有的经验做法,根据学科及课型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尝试翻转课堂上法,每期开展一次翻转课堂研课赛课活动,以推动学法的变革。
4.结合教育主管部门,适时开展“电子书包”项目实验。构建起课堂深度变革的数字化环境。
(三)精细常规管理。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决抑制不被学生和家长理解的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行为发生,杜绝收费办班、补课现象发生。引导教师健康从教、廉洁从教,做师德高尚的谦谦君子。
2.为师生减负。教师减去低效重复劳动,从改革教案书写开始;学生重点抓好点:一是作息时间必须规范。二是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必须下来。
3.规范民主管理。成立“少代会”,让“职代会”、“少代会”、“家委会”规范参与学校管理。
4.改革评价机制。确立“强化团队合作、淡化个人评价”的理念,改革现阶段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创新“生生都是课代表”的学队建设文化。
(四)保障措施
1.培训保障:每周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理论培训。引导教师更新观念 ,形成改革合力。
2.项目跟进:成立学校改进计划项目组,制定改进具体计划及其行动方式。
3.加强督导:由学校督导室牵头,围绕改进计划,加强过程督导。并适时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良行动方案,确保推进效果。
4.保障经费:确保改进项目的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