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18分)
1、如图所示,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所示,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B=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则∠1+∠2 等于( )
A、90° B、135° C、270° D、315°
2题图 3题图
3、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A=80°,∠1=15°,
∠2=40°,则∠BOC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4、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B、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是关于底边中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D、一条线段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5、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6、如图,在中, ,是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已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27分)
7、、如图:∠ACD是△ABC的外角,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BE、CE交于点E,∠E=28°,则∠A.=
|
7题图
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是12cm,则另两边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在△ABC中,AB=AC=14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且△BCD的周长为24cm,则BC=__________.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 .
12、在△ABC中,AB=AC=10cm,∠B=15°,CD是AB边上的高,CD的长
13如图,在△ABC中,AB=AC,∠ABD=30°,当∠A= 时 △BDC为等腰三角形。
14、.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
15、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摸板,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交于点,与延长线交于点.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共75分)
16
|
(1)分别画出与△ABC关于轴对称的图形△A1B1C1;
(2)写出 △A1B1C1各顶点坐标;
(3)求△ABC的面积.
17、(8分)如图,已知线段AB的端点B在直线 上(AB与 不垂直)请在直线 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保留作图痕迹)
18、(10分)如图,AB∥CD,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再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CD于点M.
(1)若∠ACD=114°,求∠MAB的度数;
(2)若CN⊥AM,垂足为N,求证:△CAN≌△MCN.
19 、(9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DE;②BC=EF ③∠ACB=∠DFE.
20、(9分)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
21、(10分)如图,在△ABC中,∠ABC=2∠C,AD为BC边上的高,延长AB到E点,使BE=BD,过点D,E引直线交AC于点F,则有AF=FC,为什么?
22、(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BF是∠ABC的平分线,AF∥DC,连接AC、CF,求证:CA是∠DCF的平分线。
23、(11分)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
(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在方案(Ⅰ)PM=PN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